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夏伯候[1] 皮胜玲 周亚敏[1] 谢嘉驰 林丽美[1] 李亚梅[1]
机构地区:[1]湖南中医药大学/湘产大宗药材品质评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湘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中药不良成分快速检测及脱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208
出 处:《中药材》2016年第8期1813-1816,共4页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3041);"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013ZX09201019);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432312000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3JJ4089);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资助项目(2013);国家科技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1507002);长沙市科技局重点项目(K1406030-31)
摘 要:目的:应用HPLC建立夏桑菊颗粒的特征图谱,研究配伍对夏桑菊颗粒中夏枯草、桑叶和野菊花特征图谱的影响。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1.0%冰乙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5℃。结果:确定夏桑菊颗粒中的14个特征峰,且对特征峰进行了相应归属:其中6个来源于夏枯草,5个来源于野菊花,3个共同来源于桑叶和野菊花;同时利用对照品指认了夏桑菊颗粒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蒙花苷4个成分,明确了配伍对这4个成分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夏桑菊颗粒中各单味药夏枯草、桑叶和野菊花特征成分在配伍后变化规律的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