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白艳萍[1] 田彦梅[1] 李冬梅[1] 张晓芬[1]
机构地区:[1]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030009
出 处:《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年第12期1841-1843,共3页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
摘 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心力衰竭患者在睡眠时常伴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其患病率高达25%~50%[1]。反复呼吸暂停使心血管系统缺氧,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另一方面产生过多自由基,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枢性呼吸暂停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其主要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适应性伺服通气(ASV)这三种模式,不同通气模式对治疗中枢性呼吸暂停的效果还存有一定争议,其中ASV是为实现稳定通气所设计的新型无创通气模式,能根据患者呼吸的实际情况自动调节通气量和压力。
关 键 词:循证护理实践 心血管系统疾病 反复呼吸暂停 中枢性呼吸暂停 CPAP 无创机械通气 心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左心室射血分数 随机对照试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