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信用认知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悦[1] 

机构地区:[1]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70

出  处:《知与行》2016年第12期141-145,共5页Cognition and Practice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公民的信用体系建构,大学生的信用问题与道德人格培养、道德素质教育仍然是重点关注的问题。近些年,虽然高校注重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但其失信行为仍频频发生。为改变大学生失信泛滥的现状,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收集与分析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资料,发现大学生失信不仅表现为其自身对信用的错误认知、对于信用相关知识缺乏系统的储备,更重要的是面对信用时知行脱节的问题。这是由于当大学生面对道德和利益的博弈时往往表现出社会趋同性。而且,我国当前的信用制度仍在发展中,还不够健全,难以对失信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和纠正。在高校的道德教育中,大学生缺乏实践教育,从而道德认同感偏低,难以形成大学生对信用的综合感知与正确行为。所以,这就需要建立独特的"3+3"信用模式,通过对信用信息体系和信用教育机制的建构,不仅在信息的关联、共享和维护三个维度进行整合,降低守信成本,同时还建立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机制、奖惩机制和自我反省机制,增强道德认同感,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从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关 键 词:大学生 信用认知 信用模式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