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志勇[1]
机构地区:[1]南通大学艺术学院,226007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24期138-139,240,共3页
摘 要:中国山水画一直以来都受到老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精神的重要传统艺术形式。老庄思想强调人通过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照中,体察天地之道。在体察天地之道的过程中人作为个体必须做到如老子所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1达到内心屏除一切杂念的虚极状态,凝神内守,高度入静。庄子的"心斋"和"坐忘"可以说是对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进一步阐释。"虚静观"要求心灵达到虚无清静的状态,这与艺术表现和创作的去功利性是不谋而合的。至南朝宗炳的"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则把山水画审美观和创作观赋予了老庄的"虚静观"的核心要义。进而通过"涤除玄鉴"达到"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完成"山水以形媚道"的艺术欣赏与创作过程。因此,山水画体现的是以"虚静观"为核心的艺术追求。这正是中国文化中观物、写照的精髓所在,是直抵中国传统哲学深处的重要基点。这与西方绘画思维方式是有本质区别的,是值得我们在山水画创新过程中坚守和反思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23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