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430060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24期163-163,共1页
基 金:武汉音乐学院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跳丧舞《比兹卡·卜呲》的舞台语汇探究的成果,项目编号:YJKT201503
摘 要:新世纪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焦点的扩大,对于我国民间舞蹈而言,传承与发展则愈是一对难以回避的关系,在现今民间舞蹈舞台化创作的过程中,"土生土长"与"舞台升华"、"民俗表现"与"雅化创作"等成为了正面交锋的看点。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作品实例——展现土家族跳丧舞的男子群舞《比兹卡·卜呲》的整体创作剖析,以土家族跳丧舞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依托,对该作品在面对传统舞蹈创作表演时的编创处理以及核心精神把握等方面进一步探究,以小见大,反思当下的民间舞蹈舞台化创作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面对土家族跳丧舞这样的具有一定特殊时空性与精神性的民间传统,在编创乃至舞台表演中如何汲取其自身所具有的对生命的文化身体解读,远远胜过其地域风格下的肢体动律,这也是民间舞蹈创作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与思考的——民间舞蹈艺术必须与民族本土文化共同根植于心,这便是意义所在:对于民间舞蹈的创作乃至表演本质就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12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