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科技成果》2016年第22期16-16,18,共2页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206100).
摘 要:纳米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并列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三大新技术科学领域。纳米技术不但在近期可以改造传统工业技术(如减少原料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等),而且在远期有希望给21世纪的科学技术、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纳米材料由于尺寸很小,物理结构特殊,因此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随着纳米技术的产业化,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在医药、工业、建筑、化妆品、能源、环保等领域。这些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副产物的大量生产势必会导致进入环境中的人工纳米颗粒数量急剧上升,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危害。2003年以来,《科学》《自然》等著名杂志先后刊登了评论员文章,呼吁加强研究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因此,作为一种潜在新型的有毒物质,人工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项目以纳米CuO和TiO2颗粒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纳米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的毒性效应以及在新月菱形藻-栉孔扇贝食物链上的营养传递和生物毒性,分析了纳米CuO颗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的毒性作用,阐明了纳米TiO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致毒机制,明确了纳米CuO颗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毒性作用的主导因素,探明了纳米TiO2颗粒在食物链上的生物放大作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客观评价人工纳米颗粒的海洋环境效应及生态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键 词:TiO2颗粒 纳米CUO 生物有效性 致毒机制 滤食性贝类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小尺寸效应 新月菱形藻
分 类 号:X791[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