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灿[1] 黄荷[1] 姚光海[1] 黄艳萍[1] 韦小瑜[1] 游旅[1]
机构地区:[1]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
出 处:《华南预防医学》2016年第6期562-564,共3页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摘 要:目的分析2012—2015年贵州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掌握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2—2015年贵州省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贵州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2933例,其中伤寒2124例(占72.41%)、副伤寒809例(占27.59%),年均发病率为2.11/10万,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市(州)分别是黔西南州(4.53/10万)、遵义市(2.75/10万)、贵阳市(2.72/10万)和六盘水市(2.19/10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病高峰为5—9月,共报告病例1621例,占总病例数的55.27%。男性1522例,女性1411例,男女性别比为1.08: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0—49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81.42%。职业分布以农民(1156例)、学生(604例)、散居儿童(321例)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9.41%、20.59%和10.94%。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病例血培养阳性率为1.61%(51/3170);分离菌株以伤寒沙门菌为主,共30株(占58.82%),其次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0株(占39.22%)。结论2012—2015年贵州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发病率仍然较高,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