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微[1,2] 兰燕[1] 邓冰[1] 严万森[1,3]
机构地区:[1]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贵阳550004 [2]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心理学教研室,邵阳422000 [3]贵州省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贵阳550004
出 处:《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6年第6期505-507,512,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Drug Dependenc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28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190022);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4]2022号);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5]485);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JD2013083);贵阳医学院博士基金项目(YJ2014-6)部分资助
摘 要:1槟榔的药理学性质槟榔(areca nut)是热带棕榈科常绿乔木槟榔树的种子,呈椭圆形,成熟时颜色橙红,可作食用,也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在我国主要种植于海南、云南、福建和台湾,东南亚很多国家也有种植。槟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多酚类、生物碱和矿物质等。生物碱是槟榔的重要成分,与嚼食槟榔引起的身体反应关系最为密切。槟榔果中富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槟榔碱和槟榔次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