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复兴”话语下“中华民族精神”的讨论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大华[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  处:《浙江学刊》2017年第1期136-147,共12页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题"中国梦与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研究"(批准号:13@zH018);2013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招标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中国最早以"民族精神"为题的文章,是1904年发表在留日学生创办的《江苏》杂志第7、8期上的《民族精神论》一文。但在清末民初,"民族精神"一词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更多的是受明治维新日本的影响,用"国魂"、"国粹"、"国性"、"立国精神"等来表达"民族精神"的涵义。中国知识界比较多的使用"民族精神"一词是在五四时期。1924年初,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的系列演讲中,提出了我们"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第一次将"民族精神"与"民族复兴"联系了起来,认识到"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九·一八"后,随着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知识界在讨论中华民族有无复兴的可能和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问题时,就民族精神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展开了充分讨论,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必须恢复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尽管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各有不同,但都是从正面认识和肯定中华民族之民族精神的,尤其是他们有感于中华民族精神日渐颓废甚至消失,而提出了种种恢复或复兴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张或措施,这些主张或措施不仅是针对他们当时所生存的时代而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是今天看来,其中许多观点仍然有其借鉴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吸取。

关 键 词:中国近代 民族精神 民族复兴 中国知识界 

分 类 号:D64[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