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春梅[1]
出 处:《学术交流》2017年第1期88-93,共6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民事主体制度的苏联移植与当代抉择"(13YJA820047);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俄罗斯法治进程中的核心文化因素研究"(12D094)
摘 要: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法广泛而深入地影响我国民事立法过程中,"企业"作为法律表达开始进入我国民事立法与民法理论,并一度呈现泛滥之势。在《民法通则》中,我国民事立法开始正式使用"法人"之表达,但仔细观之可以发现,立法者更为青睐"企业"之表达。在之后的民事立法中,"企业"表达同样多于"法人"表达之使用。而在当代俄罗斯法中,"企业"表达之使用却被限定于特定范围。究其原因,在于主体与客体之界分与法人主体之定位。在我国民事立法及未来《民法典》中,也应当明晰法人之主体地位,取"法人"之主体表达,而限制使用作为客体之"企业"表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