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元[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59-66,共8页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博士生短期研究奖学金资助
摘 要:预防性拘留,又有译作"预防性羁押",作为一种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手段,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都适用,主要用以规范累犯、性犯罪嫌疑人、恐怖犯罪嫌疑人等再犯率较高、难以矫正的行为人。两大法系分别采用了不定期刑和保安监禁两种制度形式来适用这一刑罚理论,侧重点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有所差异。由于此问题和人权保护密切相关,在联合国的个人来文处理和欧洲人权法院的判例中都有所涉及。通过对几个代表性判例进行分析,梳理两大法系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对这一理论的实践态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