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郝贵生[1]
机构地区:[1]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出 处:《枣庄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9-14,共6页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摘 要:唯物史观与以往哲学对人的本质、本性的认识根本不同。宗教神学从上帝造人的角度、旧唯物主义从人的自然属性,黑格尔从绝对精神的角度解读人的本质、本性。唯物史观从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人的社会关系角度解读人的本质、本性。唯物史观认为,人的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需要具有多样性、具体性。人有"需要"必然就有利益。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需要的总和,并形成指导和推动自身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判断周围事物和其他人的行为事件善恶的价值标准。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需要满足的程度。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价值也就必然区分为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就是对社会的奉献。依据唯物史观人的本质、本性、利益和价值观,当代做人的首要标准,就是要尊重热爱劳动和劳动者。同时还要树立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生价值观,要有对真理的追求,要确立主体性特别是对社会邪恶势力的反抗斗争意识,以及较强的专业技能等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2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