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跞[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 处:《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44-50,共7页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族与理学视阈下的元代文学性情伦略"(项目号:16WXB0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宗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通过精神强制干预达到极端推行和个体扩张的普世伦理,但宗教的普世结果并不一定正确。近代西方极端主义的代表如恐怖主义的恐怖后果,则尤其让更多人开始反思宗教普世的缺陷。宗教的普世问题在于通过信仰进行精神同化,而思想同化走的是愚民的路径,愚民路径虽然能达到同化和某种单一思想的普世,但直接结果仍是愚民。这使得在反思思想普世和普世伦理及其方法论问题的同时,不得不开始一种态度反思,尊重他者是最基本和起码的普世前提。而道德普世的杰出代表如儒家道德可谓是一个优秀例子。儒家的虚我尊他可以说是一种普世态度,在方法论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仁术,即在不强制的谦虚中,在无目的干预的过程中,在拔高每个人的个体价值之后自然地达到其思想普世的隐在目的和自然效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