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文彬[1]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1期185-194,共10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SH109);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5ZDPY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CKY-SYJC10)
摘 要:网络社会中城市居民的风险感知反映了其对社会变迁多方面的感性体验和心理认同。文章试图探讨网络化背景下体制、信任(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与社会网络交往(拜年网和餐饮网)三个维度特性对城市居民风险感知的影响。通过对2014年"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JSNET2014)全国八城市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居民风险感知存在显著体制差异,体制内城市居民风险感知明显低于体制外城市居民;城市居民的信任度越高,则其风险感知越低,无论人际信任还是制度信任均对风险感知有正向积极影响,起到维护居民安全感的功能;但是社会网络交往建构则会加剧城市居民风险感知程度:拜年网在对风险感知影响上没能发挥亲情特质的社会支持作用,相反却与餐饮网一样对风险感知具有负向影响。我们借鉴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提出了正式制度的体制庇护机制与非正式制度的信任维护机制和社会网络交往机制来解释三个维度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