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商树利[1]
机构地区:[1]沈阳音乐学院
出 处:《中国音乐》2017年第1期112-125,共14页Chinese Music
摘 要:岔曲始于清朝而传唱至今,约有二百余年历史。几代音乐学者针对其腔词结构关系问题进行探究,难成统一结论。笔者对其研究的历史做以回顾,以"文献考证"之法,梳理众说纷纭的不同观点,从中清晰可见诸多说法的嬗变过程。继而,依"音乐本体"研究"基因解析"之法试析小、大岔曲两令,得出小岔曲以四句腔体可填入六句或八句唱词,并可插入"数板"(或曰垛句),使其体制结构不断扩大而成大岔曲的发展逻辑。进而,在美学层面对其做以粗浅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