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河北张家口075100
出 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第3期328-330,342,共4页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评价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价值,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卒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症状,分为症状性卒中组41例和无症状性卒中组5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CTA检查,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度、体积、斑块成分及其稳定性、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94例患者共存在157支颈动脉狭窄和178个粥样硬化斑块。在症状性卒中组有18例存在颈动脉易损性斑块,易损性斑块发生率为43.9%,无症状性卒中组易损性斑块的发生率为17.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性卒中组不同症状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体积大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中风症状者的斑块体积大于一过性黑矇者(P<0.05)。不同类型斑块之间的CT值存在明显差异,钙化斑块CT值>纤维斑块>脂质斑块(P均<0.05)。157支狭窄颈动脉中轻度狭窄50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48支;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斑块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中度狭窄患者斑块成分主要为脂质斑块,重度狭窄患者主要为混合型斑块和钙化斑块。结论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发生率较高。斑块体积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不能完全解释动脉硬化的情况,通过CTA检查进行斑块成分的分析及易损性判断,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的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关 键 词:CT血管造影 颈动脉易损性斑块 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
分 类 号:R445.2[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