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向春林[1] 何燕[1] 曾龙佳[2] 许建[1] 罗蓓蓓[1] 王蓉[1] 舒成霖 梁宏彬[1] 龚艺贞[1]
机构地区:[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 [2]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出 处:《山东医药》2016年第47期54-57,共4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助项目(81260039)
摘 要: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三种抗凝凝方案用于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搜集有关房颤患者PCI术后抗凝凝方案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或队列研究;抗凝方案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三联抗凝治疗(华法林联合DAPT,TT)以及华法林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W+SAP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3月。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ADDIS1.16.6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三种抗凝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包括2484例房颤患者,均为亚洲人。纳入研究收敛性良好,非一致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TT组缺血性卒中风险低于DAPT组(OR为0.32,95%CI为0.08~0.80,P<0.05),三种抗凝方案缺血性卒中风险由低到高依次为W+SAPT、TT、DAPT。TT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低于DAPT组(OR为0.55,95%CI为0.28~0.97,P<0.05),三种抗凝方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由低到高依次为TT、DAPT、W+SAPT。TT组大出血事件风险高于DAPT组(OR为3.24,95%CI为1.79~5.81,P<0.05),三种抗凝方案大出血事件风险由低到高依次为DAPT、W+SAPT、TT。结论对于亚洲房颤PCI术后患者,采用TT方案抗凝凝可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但增加了出血风险;DAPT方案抗凝则卒中风险较高;W+SAPT或许是平衡栓塞风险与出血风险的方案。
关 键 词: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术后抗凝 抗凝疗法
分 类 号:R541.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