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老年病一科,河北省衡水市053000
出 处:《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年第12期1065-106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摘 要: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人们发现了血压的昼夜节律(blood pressure circadian rhythm,BPCR)变化,进而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主要为收缩压)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dipper,夜间血压下降10%~20%)、非杓型(nondipper,夜间血压下降<10%)、反杓型(reverse dipper,夜间血压不下降反而较日间血压升高)和超杓型(extreme dipper,夜间血压下降>20%)[2,3].欧洲收缩压试验(systolic hypertension-Europe)对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进行了研究[4],结果表明,夜间与日间收缩压比值越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反杓型高血压对于靶器官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在此,对反杓型高血压作一综述.
分 类 号:R54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