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探究——以“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1949—1979)“编译体”的传播与接受为例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秀琴[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学术研究》2017年第1期33-41,共9页Academic Research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大致可分为"领袖体"、"教科书体"和"编译体"三种基本传播形式。本文拟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1949—1979)的传播与接受为例,致力于梳理其中的第三种话语体系,也即"编译体"的传播史。所涉及的传播载体包括这一时期(1949—1979年间)中文1版的斯大林著作、列宁著作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选集》、《全集》和各类主要单行本。以期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在其中的译法的流变,管窥这一概念在中文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史。

关 键 词:马克思 意识形态概念 中国化 编译体 

分 类 号:B036[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