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怀玉[1]
出 处:《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5-13,共9页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空间化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13jjd710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研究”(11bzx005)
摘 要:列斐伏尔作为法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举世公认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大师,也是西方后现代理论的"空间化转向"的有力推动者。但迄今为止对他的思想研究仍然处于"广为人知"却"罕为人解"的状况。20世纪80年代之前,列斐伏尔的影响基本局限于法国与德国等欧陆国家,且主要集中在其对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研究上,此后,他的影响陷入低潮,几乎无人问津。但是,从列斐伏尔去世后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思想的学术影响在英语世界与日俱增,主要是作为一位后现代的社会理论家、人文地理学家、空间理论家乃至于节奏分析哲学家而被接受、关注与运用。列斐伏尔思想命运的激剧起伏,其思想形象与定位的几番改变,一方面反映了左派社会批判哲学理论在西方的艰难曲折处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关注现代社会生活与现实历史活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巨大生命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