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嵘均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23
出 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144-156,共13页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Z016)
摘 要:由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的长足发展,人类社会活动、社会交往和社会行为由"真实"进入"虚拟"、由物质时空进入虚拟时空已经成为事实。由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所支撑的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形态,简称为网络政治,网络政治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空间政治意识与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生活的重塑,二是网络空间政治发展的解意识形态化与政治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三是网络空间政治发展的去权威化与去中心化,四是网络空间政治发展的草根民主化与去阶层化,五是网络空间政治体系的去封闭性以及治理体系的国际化发展。从政治学研究的视角来看,由于未来政治发展必然会向网络空间拓展,因此网络政治学的研究应成为今后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主题。当前,建构网络政治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条件已基本具备,应将之系统化为政治学二级学科;同时对其进行科学的学科定位以及对其研究对象、核心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仔细考量,以最大限度地揭示隐藏于网络政治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By virtual politics, we mean globally virtual and real political systems and their forms, as are supported by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aken in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studies,virtual politics may well become what is quite weighty in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es. Sinc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ditions are read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ies of virtual politics, an adequate definition of this discipline should be made, so that its research topics, defining concepts,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ology may be appropriately given, and that the objective laws hidden behind the phenomenon in the cyberspace can be revealed and the studies may be systemized as a branch of political science.
分 类 号:TP393.0[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D0[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