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出 处:《法学》2017年第2期183-192,共10页Law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法中错误论的当代展开"(项目编号:14BFX15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犯罪故意的认定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既需要对刑事实体法规范进行解读,也需要对诉讼程序中证据规则进行合理适用。我国刑法中对犯罪故意的内容规定明确,但在现实中却面临挑战,需要对其进行规范释明;同时,需要确立犯罪故意事实认定的证据规则,才能走出主观状态认定困境。以"复旦投毒案"为例,对于扑朔迷离、模糊性状的案件,需要结合控辩双方意见,适用证据规则,将主客观事实相结合才能认定犯罪故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