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茅晟懿[1,6] 朱小畏[2] 吴能友[3] 贾国东[4] 孙永革[5] 管红香[1,6] 邬黛黛[1,6]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3]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 [4]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上海200092 [5]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 [6]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广州51064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第2期233-244,共12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03067,41103043和4127302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编号:KGZD-EW-301);中国石油-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项目(编号:2015A-4813)资助
摘 要:本次研究主要对覆瓦状满江红中长链烷基二醇、三醇、一元异构醇和羟基酸等含羟基类化合物组成分布进行探讨,结合对比蕨状满江红、小叶满江红和南海沉积物中醇类有机质组成,以期探索满江红对南海沉积物中二醇和三醇生物来源的可能指示.3种满江红中均检出了大量中间羟基位于ω20键位的二醇、一元羟基酸和一元异构醇,其中1,ω20-二醇和ω20-羟基酸呈强偶奇优势分布,而ω20-异构醇呈强奇偶优势分布;除此之外,还检出了少量中间羟基位于9,10/或ω9,ω10键位的二醇、三醇和二元羟基酸,均以以C_(29)链长为主.满江红中相似结构的系列物反映了相同的生物合成途径:偶奇优势分布的ω20-羟基酸通过脱羧基形成奇偶优势分布的ω20-异构醇,通过酰基还原形成偶奇优势分布的1,ω20-二醇;ω9,ω10-羟基酸通过酰基还原形成1,20,21(1,ω9,ω10)-三醇,然后加氢脱水形成9,10-二醇.覆瓦状满江红中醇类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表明不是南海沉积物中1,13/1,14/1,15-C_(28,30,32)二醇和1,3,4-C_(27-29)三醇的生物来源,某种海洋硅藻可能是近海沉积物中1,14-C_(28,30)二醇的母质来源,对于南海沉积物中二醇和三醇的生物来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