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哲学研究》2017年第2期102-110,共9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编号11AZD1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SKZZB201504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塞尔对强人工智能的批判实际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外部观察者的解释,形式符号系统的句法属性或物理属性是否能够充分决定语义内容?虽然塞尔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但这个问题却启发了人工智能的研究者去研究物理系统内的符号如何能够自动地获得意义的问题。哈纳德把这个问题概括为"符号奠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大致有内在奠基、因果奠基、指号学奠基和基于行动的语义学等几种主要方案,但它们的解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何将不同进路的人工智能架构糅合起来,既免于各种进路的缺点而又能发挥其优势,以更好地解决符号奠基问题,是人工智能哲学中的值得研究的方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