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学民俗学学科建设述略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萧放[1] 孙英芳[2,3]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 [2]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3]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出  处:《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2期47-58,共12页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摘  要: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 键 词:北大歌谣运动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杭州民俗学研究 高校民俗学课程 

分 类 号:K890-4[历史地理—民俗学] G642.3[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