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博阳[1]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出 处:《法学》2017年第3期44-54,共11页Law Science
摘 要:传统刑法学关于古代酷刑的"文化论"或"人道论"解释遮蔽了酷刑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相关性。从功能论的角度,酷刑致力于创造和维护边际威慑,而这在社会普遍贫困因而犯罪和流亡的机会成本很低、国家控制犯罪的技术手段有限因而惩罚概率很低的社会条件下,显得至关重要。尤其当国家缺乏军事自信时,酷刑就优先被用来威慑比普通刑事犯罪严重得多的反叛类犯罪。科技进步所引发的军事技术、侦破技术和监控技术的革命是废止酷刑的主要推动力量,而社会总福利水平的提高为刑罚技术进一步升级提供了保障。对于刑罚技术演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能为死刑的存废提供有益的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