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中胜[1]
机构地区:[1]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7年第2期39-46,共8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关键词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15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项目批准号:12BZW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子学与古代文论的思辩性研究"(项目批准号:14YJC75100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篇》是中国铭文化的早期专论,以此为中心解读相关资料和文字,可以对铭文的源流、功能与文体特征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铭功尚德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铭文化源远流长。赋予所铭之人物以神性,是早期铭文的重要特征。向天地、神灵、世人、子孙昭告功德,是铭文的重要功能,其特殊的功用决定其"体贵弘润"的文体要求,具体表现为思想内容上要"核以辨",语言文字上要"简而深"。近现代以来出土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面的铭文可以雄辩地证明,刘勰对于铭文的论述是公允中肯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