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卫生研究》2017年第2期331-336,共6页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
基 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No.16-2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2BAK23B02);陕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No.16JK1123)
摘 要:目的了解南京、上海部分城区居民的超重/肥胖现状,并分析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3—10月对上海、南京4个主城区8个社区里756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身体活动日志,应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体力活动模式,进而分析不同体力活动模式对超重/肥胖的潜在影响。结果上海、南京成年人超重/肥胖总发生率为39.6%,其中女性为29.4%,男性为51.4%。采用因子分析确定的4种体力活动模式,其中久坐模式(χ~2=15.302,P=0.007)和居家模式(χ~2=17.676,P=0.004)与超重/肥胖发生率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久坐模式因子得分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OR=1.251,95%CI 1.031~1.457),居家模式因子得分与超重/肥胖呈负相关(OR=0.716,95%CI 0.486~0.908)。在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混杂变量后,久坐模式和居家模式与超重/肥胖间仍存在相关。久坐模式Q1组静坐活动时间百分比远低于Q4组(52%和67%,P<0.01),居家模式Q4组低强度活动时间百分比高于Q1组(59%和51%,P<0.01);久坐模式和居家模式Q4组平均能量消耗水平是Q1组的0.94倍和1.13倍。结论以静态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久坐模式和以家务性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居家模式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除了满足每天30分钟中高强度体育锻炼外,通过低强度活动中断或替代静坐行为会对超重/肥胖个体产生额外的显著健康效应。
分 类 号:R181.37[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R161.1[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8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