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帽子”行为如何定性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庄永廉 皮勇[2] 杨明[3] 吴沈括[4] 王爱强[5] 杨赞 

机构地区:[1]<人民检察> [2]武汉大学法学院 [3]北京大学法学院 [4]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 [5]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金融犯罪检察部

出  处:《人民检察》2017年第4期41-46,共6页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摘  要:当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但同时也带来了纷繁复杂的社会治理和法律问题。实践中,"白帽子"(也称"道德黑客")通过向一些互联网平台或者软件制造商反馈、发布安全漏洞,以敦促其修复完善相关漏洞的行为时有发生。如何在法律层面界定"白帽子",对于"白帽子"挖掘漏洞过程中获取的个人信息及商业数据如何加强保护等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司法实务中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不尽一致。鉴于此,本刊遴选典型案例,邀请法学专家和实务界人士就"白帽子"行为的司法认定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关 键 词:帽子 行为 互联网平台 全球经济格局 司法实务 法律问题 软件制造商 生产生活 

分 类 号:D924.3[政治法律—刑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