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出 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年第1期3-26,共24页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摘 要:英美法系刑事法上的"犯意"与俄中刑事法上的"罪过"、大陆法系刑事法上的"有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指向犯罪主观方面中的心理要素,都包含犯罪故意这一核心要素。犯意一词的古老含义的哲学根基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学中,其本源是道德责任中的邪恶意图,随着基督教哲学而进入到英格兰社会实践中。在英格兰中央集权制建立以后,王室法官通过判例逐步发展出了现代的犯意理论。但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社会防卫思想的盛行,犯意理论中的邪恶意图这一道德要素面临被排除定罪要件之外的威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