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黄酮对PPV感染PK-15细胞后产生抗感染因子的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霞[1,2,3] 郭振环[1,4] 郑宝亮[3] 王晓琳[3] 刘永录[3] 雷连成[2] 沈志强[1,4] 

机构地区:[1]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滨州256600 [2]吉林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长春130062 [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46 [4]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

出  处:《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7年第3期157-159,共3页

基  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ZRA1600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ZXMBSH2014002)

摘  要:为了研究蜂胶黄酮对猪肾脏细胞(PK-15细胞)感染猪细小病毒(PPV)后产生抗感染因子的影响,试验将蜂胶黄酮从最大安全浓度250μg/m L倍比稀释5个浓度,分别为250.0,125.0,62.5,31.2,15.6μg/m L,与PPV一起加至长成单层PK-15细胞培养体系中,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蜂胶黄酮对PPV感染PK-15细胞后产生β干扰素(IFN-β)、γ干扰素(IFN-γ)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抗感染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在感染PPV后2,12 h,只有较高浓度的蜂胶黄酮具有显著提高PK-15细胞产生IFN-β、IFN-γ和i NOS抗感染因子含量的能力(P<0.05);PK-15细胞在感染病毒后24,48,72 h,蜂胶黄酮对提高PPV感染PK-15细胞后产生抗感染因子能力比较弱。说明蜂胶黄酮提高PPV感染PK-15细胞产生抗感染因子主要集中在感染的早期。

关 键 词:蜂胶黄酮 猪细小病毒 猪肾脏细胞 β干扰素(IFN-β) 抗感染因子 γ干扰素(IFN-γ)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 OS) 

分 类 号:S852.659.2[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R282.76[农业科学—兽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