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思维中的“男权意识”——论《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形象的深层内涵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稚丁 

机构地区:[1]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文学教育(中)》2017年第2期9-11,共3页

摘  要:在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的形象不能简简单单的被解读为对男权的反抗和对话语权的争取,她的形象具有另外一层深层内涵。具体来说,李雪莲坚持二十多年的告状,她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洗刷丈夫对自己的污蔑,表面上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不懈努力,实际上她更深深的陷入男权意识。李雪莲的形象既有对女性思维中的“男权意识”揭示,也有对女性的自我奴化现象深层剖析,以及对权利文化的整体批判和斯德哥尔摩情结现象的深层探究。

关 键 词:李雪莲 “男权意识” 自我奴化 权利文化 斯德哥尔摩情结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