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章才[1]
出 处:《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154-160,共7页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体浑和与文体演进之关系研究"(编号:16XZW012)
摘 要:"篇"的本意是编简为篇,引申义指篇幅独立、意义自足的单文或单诗。先秦已有"篇"的意识。两汉时,单篇诗文渐多,单篇意识开始滋生。一般说来,相对于篇幅较长、往往以卷帙论的经史子等著述,文学文本大都篇幅较短,且多以单篇形式存在和传播。于是,魏晋六朝人就把"单篇性"看做文学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并以此作为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体制性标准。此即"单篇意识"。在短篇文学时代,单篇意识对人们认识文学性曾经起了一定的作用,并促进了文学与文体的自觉。但是隋唐以后,文学观念又趋于复古,单篇意识遇冷;明清以后,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中、长篇文学蔚起,基于短篇的单篇意识基本过时,渐趋衰微,但并没有完全失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5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