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铁毅[1]
机构地区:[1]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哈尔滨150080
出 处:《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7-10,共4页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哲学反思及对策研究"(14CSH015)
摘 要: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以实践人道主义超越理论人道主义的构想,并逐步形成并开启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在此基础上,马尔科维奇从人道主义辩证法思想出发,尝试以实践人道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阐释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试图构建一种"现代批判的社会哲学"。马尔科维奇一方面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彻底的历史一元论,而另一方面又在"现实—潜能"的二元结构中理解人的本质,毋宁说,马尔科维奇在理论逻辑上从人即一种二元结构走向了一种彻底的历史一元论。尽管,相对于人类的现实历史进程而言,这种逻辑上的考察似乎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但是,从中却不难窥视实践人道主义对理论人道主义进行超越的关键节点所在,以及马尔科维奇辩证法思想对于理解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思维范式的理论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2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