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栋[1,2] 李俊领[2] 金晓婷[2] 纪秀[2] 任立云[1] 余向阳[2]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6期83-85,共3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3027);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3090]
摘 要:在室内测定18种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混配增效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啶虫脒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活性较高,48 h致死中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简称LC_(50))分别为5.89、6.47、18.32 mg/L。昆虫生长调节剂除虫脲也具有较高杀虫活性,主要影响昆虫化蛹和羽化。药剂混配结果表明,具有相同杀虫作用机制的啶虫脒与吡虫啉或噻虫嗪不同比例混配基本表现为相加作用,除虫脲与吡虫啉或噻虫嗪不同比例混配主要表现为增效作用,除虫脲与噻虫嗪按1∶5混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207.36。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