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出 处:《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55-56,63,共3页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基 金: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gxfx ZD2016086)
摘 要:纳博科夫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虽然关于他及他的作品争议不断,解读角度众多,但是如果将其纳为存在主义范畴,不但萨特甚至普通文学爱好者可能都会有异议。本文将纳博科夫的盛名之作《洛丽塔》和萨特存在主义的代表作《恶心》进行比较,从存在的意义、艺术的作用、艺术的功能三个角度分析,论证纳博科夫文学作品中确实有存在主义思想,探寻两位大师在存在主义这一思想上确有相通之处,从而开辟纳博科夫研究的新视角,丰富和充实存在主义的思想宝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