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心理基础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昆[1] 张心怡[1]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

出  处:《对外传播》2017年第4期4-6,共3页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基  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ZD024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在三年多的发展时间里,持续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面临着重重阻碍。其最重要者莫过于“一带一路”辐射地域国家、民族众多,政治及历史文化差异巨大,其目标和诉求也千差万别,加上欧美主要国家的有意歪曲和妖魔化.以至于相关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存在着相当差异。民心不通,必然会影响到民众的行为和政府的决策。于是在战略发起者与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心理落差,无法产生共鸣。

关 键 词:心理基础 民心 文化差异 相关方 妖魔化 参与者 发起者 国家 

分 类 号:F125[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