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史学史研究》2017年第1期128-128,共1页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摘 要:如果说史学在近代中国挣脱经学枷锁的历程是一种“独立”,那么必须看到“民族主义”在其中发挥的杠杆作用。这种制度化、专业化的近代史学也只有在服务于民族国家体系下的社会发展与政治建设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某种程度的“独立”。抗战时期的傅斯年即面临这样的境况,如果科学的历史研究丝毫无助于民族存亡,那“史之为道”其用何在?但在以民族主义的历史书写召唤起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同时,如何防止民族主义的另一面——在人群中制造分离和区隔——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构成威胁?傅斯年选择以“建构国族”的方式从“民族国家”的概念中拯救“中国认同”,但却落人“民族”二字的语词陷阱而不自知,完全忽略了“国族”仍旧是“民族”的一种,比它想去替代却又自其脱胎的“民族”更缺乏实在感和安全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4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