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围绕国有企业的补贴提供者身份之争:以WTO相关案例为重点  被引量:2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卫东[1] 

机构地区:[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出  处:《当代法学》2017年第3期21-30,共10页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WTO视野下我国产业补贴制度优化研究"(13JJD820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WTO争端解决案例中,中美围绕如何界定作为补贴提供者的"公共机构"展开法律论战。美国国内实践和中国诉美国"双反措施案"专家组倾向于"政府控制说",而"双反措施案"上诉机构采用"政府权力说",但所提出的"有意义的控制"要素仍引发新的争议。在"碳钢案"和中国诉美国"反补贴税案"上诉机构强调了"有意义的控制"仅是"政府权力"的一个证据,而非政府权力本身,并提出了更严格的证明标准。这为中方挑战美国对华反补贴的国有企业公共机构身份的新标准提供了更清晰的依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给美国反补贴调查机构留下了空间。中方要认真研究美国可能形成的新做法,预判其与WTO规则和上诉机构意见的一致性,并积极考虑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持续挑战这些新做法。

关 键 词:反补贴 国有企业 公共机构 政府控制说 政府权力说 有意义的控制 

分 类 号:D996.1[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