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朗[1]
机构地区:[1]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
出 处:《佛学研究》2015年第1期228-241,共14页Buddhist Studies
摘 要:阿阁世王弑父并忏悔的故事见于许多佛经之中,其中对他的悔罪心路描述最生动详细的要算大乘《涅槃经》了。阿闭世王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良心的折磨和对地狱报应的恐惧,而佛陀却从方方面面为他开脱。佛陀似乎是在向阿阁世王论证其弑父并没有罪,不会下地狱。著名的大乘经典里为什么会允许这样的教义存在?这难道不是和佛教因果报应的伦理观相违吗?其中潜在的道德虚无主义令人感到不安。本文带着这些问题细读《涅桨经》中的阿阎世王悔罪的故事,从道德和存在论两个层面分析其中佛陀与“外道”的观点的不同,并通过和该故事的另一大乘版本相比较,管窥“中道观”和“罪性空”的思想在大乘佛教中的发展轨迹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