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单位意识”的批判及其转换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毅鹏[1] 王丽丽[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94-99,共6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单位制度形成及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1&ZD14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学术界将单位意识定性为单位人在单位体制下形成的一种与计划经济相匹配,带有封建性的落后观念,从"观念更新"的视角展开了激烈的批判。应该承认,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上述批判带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也存在简单偏激的问题。单位意识的构成非常复杂,其中有基于工业主义而形成的协作观念和集体意识;有基于民主革命时期政治动员传统而形成的服从意识和参与观念;有基于传统家国思想而形成的以单位为家的归属认同感;当然,也有基于计划经济积淀而形成的保守狭隘的平均主义、依赖观念、保守意识等,二者杂糅在一起,难以实现简单化的分离。故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单位意识视为是僵化的、封建性的落后观念,而应对单位意识的功能及影响展开客观分析,既不能盲目地对其顶礼膜拜,也不能简单地斥之为负面的东西,而应展开客观的分析评价。

关 键 词:单位人 社会认同 批判与转换 

分 类 号:D630[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