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胜锋[1,2]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心 [2]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2期54-60,共7页Marxism & Reality
基 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4CZX020];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当代心智哲学及其科学基础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5GGJS-11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新自然主义研究"[项目编号:2016-ZD-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理论丰富且深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的阐述,从"人脑机能"直至作为"历史的一个方面"的意识形态,涵盖了思想文化的众多领域,这就致使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理论中,意识、社会性意识、意识形态这类基本范畴不仅内涵不同,而且其囊括的理论议题、表达的思想主旨也迥然有别。因此,在阐述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理论时,必须从厘清意识、社会性意识、意识形态的基本范畴入手,分析和追溯它们在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中所居的相应的自然科学语境、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社会批判理论语境,从而获得阐述和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基本逻辑线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