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形成中的视觉隐喻与听觉隐喻——关于杜威与李普曼一段学术争论史的再考察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陆涛[1] 孔竹栩 

机构地区:[1]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18-22,共5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莫言小说的语象与图像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5CZW001)的研究成果

摘  要: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杜威与李普曼曾就舆论的形成进行了一段学术争论。李普曼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一种视觉隐喻,坚持视觉文化传播的观点;而杜威则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一种听觉隐喻,坚持的是听觉文化传播观点。围绕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传播观,两人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即舆论的形成依靠的是言语还是文字、交流还是再现、以及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民众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显然,根据杜威的观点,舆论的形成依靠的是言语、交流与民众的参与。接着,探讨了杜威思想的现代意义:一是从听觉文化方面;二是从其民主政治思想方面。最后,结合20世纪语言论转向的问题探讨了杜威从语言符号切入来探讨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原因,认为只有言语而不是文字才能形成舆论并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这也凸显了听觉文化传播的当代意义。

关 键 词:舆论 杜威 李普曼 听觉隐喻 视觉隐喻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