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议程设置中“压力—回应”模式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江天雨[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行政论坛》2017年第3期39-44,共6页Administrative Tribune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压力-回应模式分析"(16XNH03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建设‘公正社会’为导向的全面深化改革研究"(15ZDC003)

摘  要:社会群体将某一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议题,并以多种方式对政府形成压力,从而影响决策过程,将公共议题转化为政策议题,这一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即为"压力—回应"模式。"压力—回应"在世界各国政策议程设置中广泛存在,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政策过程中也日益常见。以项目性政策议程、行业性政策议程、全国性修法议程等三个层面的案例对"压力—回应"模式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压力—回应"贯穿于中国政策过程,从地方政府的化工项目到关乎全体民众的法律修订,压力来源、表达方式、压力强度的差异都会改变政策回应的结果。

关 键 词:政策议程设置 “压力—回应”模式 社会抗争 利益集团 

分 类 号:D63-3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