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影响评价的法治化路径——解释论和立法论的双线视角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楚云[1,2] 

机构地区:[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 [2]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5

出  处:《学术交流》2017年第2期109-114,共6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中国法学会省部级课题"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上的土地发展权实现方式研究"(CLS(2016)C10)

摘  要:城市发展与城市赖以产生与存在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对城市文物环境的破坏会割裂城市与其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最终阻碍城市的发展。现有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存在保护对象未尽周严,行政监督乏力的缺陷。不可移动文物是城市文物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从解释论的视角出发,合乎环境法基本原理的"环境"概念应包括文物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规则亦应适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从立法论的角度出发,需要从模式选择和程序规则两个方面实现文物影响评价制度的法治化。在模式选择上,相较于独立的文物影响评价机制,文物与环境的综合影响评价是更适合我国的做法。在评价程序上,综合影响评价的主体和评价对象两项规则上应具有不同于单纯环境影响评价的特色。

关 键 词:不可移动文物 影响评价 解释论 立法论 

分 类 号:D923[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