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来自35个主要城市2000~2014年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董旭[1] 吴传清[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  处:《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5期5-16,共12页Study and Practice

基  金: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开放性课题"武汉市经济转型升级与经济总量倍增战略研究"(jhunwyy2015101);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检测与分析软科学研究基地2016年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湖北省地级市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研究"(HBQY2016Y09)

摘  要: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提升2.6%,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作用。信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制造业集聚、经济密度和对外开放可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水平,政府干预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因素对直辖市的作用程度普遍较高,对省会城市的影响程度较弱;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受信息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制造业集聚的正面影响最大,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的分别是科技支出和经济密度。未来提升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创新驱动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集聚",提升城市外向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强化政府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

关 键 词:城市 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方法 TOBIT模型 

分 类 号:F224[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