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金龙[1] 吴玮江[2] 刘高[1] 闫由之 杨星月[1]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2]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甘肃科技》2017年第8期98-100,26,共4页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4CB744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2014)
摘 要:以甘肃省秦安县张坡村接触面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以及数值计算探究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滑坡的形成机制为黄土-泥岩接触面斜坡在原始应力条件下,坡顶处靠近斜坡临空方向土体内部位移变化最大,逐渐发展至黄土-泥岩接触面位置,以接触面为界,两侧位移变化明显。应力变化主要集中在黄土层内,靠近斜坡表面应力变化最大,当斜坡发生破坏时,首先从黄土-泥岩接触面开始,加之降雨条件加速了斜坡破坏进程,当滑面贯通,滑坡产生。
关 键 词: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接触面滑坡 数值计算 变形破坏特征 形成机制
分 类 号:P642[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