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暖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 臧峰宇(文/译)[3] 李萍(译/校)[3] 

机构地区:[1]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纽卡斯尔NE17RU [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3]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3期22-31,共10页Social Science Journal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暨中央高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3XNJ048)

摘  要:在马克思看来,宗教产生于异化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宗教既表达了对一个更好世界的向往,但它又是一个不正确世界的产物。也就是说,宗教是非常矛盾的。它可能是非常保守的,反对科学和哲学中的新发现,反对新的政治方向并主张维持现状,同时,它也可以用革命的方式挑战同样的权力。而马克思正是使用从宗教研究中产生的概念——拜物教来表述资本内部非常神秘的运作过程的。马克思理论始终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辩证法,客观和主观的部分也可以被理解为马克思理论的"寒流"和"暖流"。"寒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维度,而"暖流"则指的是马克思理论中激情和情感的领域,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心脏",是马克思理论中最鼓舞人心的部分。对于中国来说,马克思理论里最不应该忽视甚至抛弃的就是马克思的激情领域。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是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

关 键 词:“暖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宗教 文化认同 世界历史意义 

分 类 号:B0[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