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娜[1]
机构地区:[1]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出 处:《各界》2017年第6期22-23,共2页All Circles
摘 要:“私了”现象普遍存在,俨然成为一种社会“潜规则”,阻碍中国法治化的进程。然事出有因,规避法律的背后也谈“正义”的成本,我们必然不能忽视私了这个特定的问题与对象,不得不从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从法律经济学角度来看,立足于救济成本、救济收益、个体需求偏好以及社会需求角度剖析,所得结论是“私了”更具有比较优势,当事人选择私了,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为解开私了之谜,我们应厘清其间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过程,探究是如何实现财产权利重新分配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