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燕明[1]
出 处:《理论月刊》2017年第6期48-53,共6页Theory Monthly
摘 要:苏轼"空故纳万境"诗论观,认为空静心态有助于容纳万千境象。佛教的般若空观,认为万事万物皆因缘和合而生,一旦产生事物的条件发生改变,事物就会跟着改变。现象是虚假的,无常的,空性才是本质。苏轼随缘自适的旷达,多得益于佛家般若空观的滋养。苏轼作品之"万境"体现在很多方面。其题材之"万境"、修辞手法之"万境"和用典之"万境"一斑窥豹,是苏轼旷达胸怀和学高才博的体现,也因此诞生了他斑斓的艺术风格、雅俗并重的语言风格和文章的恢宏气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